柱状透镜技术,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的技术也被称为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它相比视差障壁技术较大的优点是其亮度不会受到影响,但观测视角宽度会稍小。它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不过像素间的间隙也会被放大,因此不能简单地叠加子像素。让柱透镜与像素列不是平行的,而是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使每一组子像素重复投射视区,而不是只投射一组视差图像。之所以它的亮度不会受到影响,是因为柱状透镜不会阻挡背光,因此画面亮度能够得到很好地保障。不过由于它的3D显示基本原理仍与视差障壁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分辨率仍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有面板厂商计划生产针对3D的超高分辨率面板,如果取得规模效益,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分辨率的问题。裸眼3D技术的低能耗和环保性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上海园区裸眼3D生产商
视差屏障技术:就是将两个不同角度的影像等距离分割成垂直线条状,然后利用插排(interlace)的方式将左右影像交错地融合在一起。不过要想达到立体效果,还得把透光狭缝与不透光屏障垂直相间的光栅条纹加在融合图形上,狭缝与屏障之间的宽度需要与左右影像切割的宽度保持一致,再利用屏障的遮蔽作用,来保证影像与左右眼对应,通过双眼看到的影像差形成立体感觉。CG silicon处理工艺:它是一种液晶屏幕技术,在户外强光下,经由手动关掉背光灯管,光线透过偏光板投射在由连续单结晶的矽(Silicon)所组成的反射电极上,当其反射出的光线愈明亮,液晶面板的色彩饱和状态愈高,我们所观赏的画面也就愈鲜艳。南京车站裸眼3D原理裸眼3D技术是一种不需要特殊眼镜就能看到逼真立体效果的技术。
如今主流的3D立体显示技术,仍然不能使我们摆脱特制眼镜的束缚,这使得其应用范围以及使用舒适度都打了折扣。而且不少3D技术会让长时间的体验者有恶心眩晕等感觉。光屏障式3D技术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
大家知道这样的效果是怎么制作的吗?裸眼3DLED大屏的应用优势有哪些呢?它背后又藏着什么黑科技呢?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揭秘。上面的画面明明没有折角确也有如此强烈的立体感,通过让画面主体到画框外面来,让人们会本能的认为屏幕里的画面本来就是假的,而无论电视机还是电脑都会有边框,所以画面就应该在边框之内,我们需要人为的给画上一个边框。比如这个飞船,其实屏幕左边还有很大一块屏幕,只是故意没有让他们亮起来,营造出一种边界的效果。大熊猫掉落,狮子的牢笼,电子手的房间等都是同一个道理。而当主体画面超出画框的时候,就会给人们带来认知的反差。从而实现3D的立体效果。裸眼3D技术的研究对于增强人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Orbi以及Interview在进行深度编码是所使用的编码码率分别是各自进行单通道编码时码率的6.2%和3.5%。这种3D立体图像呈现终端的编码方式适合传统的裸眼3D显示技术,它们的成像原理基本都是左右眼分别接受传输过来的图像信息,然后在大脑中形成立体图形,所以只需要两个通道即可传输视频数据。然而要想实现裸眼3D 视频显示,所需要输出的数据量更加庞大,传统的显示终端编码方式理论上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在裸眼3D显示方面较为成功的就是基于视差的立体视频终端编码方法。裸眼3D技术的高兼容性,可以与各种设备和平台兼容,方便观众的使用。杭州江河水面裸眼3D供应商
裸眼3D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机、手机等设备也能够实现立体影像的播放。上海园区裸眼3D生产商
从测试结果来看,在表明透镜在聚焦液晶显示器用于创建图像的红、绿和蓝光时实现了高分辨率后,研究人员将其纳入了一个4英寸的原型3D光场显示器,观看距离则在24至90厘米之间。该显示器形成了一个平滑的水平视差,在所有观看距离上的串扰率低于26%,这意味着很少有会导致眼睛疲劳或使图像看起来不真实的错误。该显示器还表现出高达82%的光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已报道的类似3D显示系统。高光效对于创造一个明亮的虚拟图像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诸如便携式电子产品等耗电量大的应用。上海园区裸眼3D生产商